標題:
台灣原住民的族群戰役(歷史事件).....
發問:
綜觀台灣歷史,歷經日治時期統治過程.一直到現在...請問台灣原住民的族群戰役(歷史事件)有哪些??事件發生經過又是如何??>不要答非所問.長篇大論轉載.
最佳解答: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台灣給日本 【五年理蕃計劃】 明治43年(1910),佐久間左馬大就任第五任臺灣總督後,積極推動「五年理蕃計劃」,逐步將隘勇線延長;翌年四月,日人於霧社設立警察官吏駐在所,其後也陸續在主要聚落設立警備措施,用以制控與駕馭。12月間,日人積極的將霧社西方的隘勇線加以延長,即自萬大社前濁水溪畔,抵波亞倫分遣所後,由關頭分遣所下至眉溪與東眼溪匯合處,再溯溪越東眼山,並自哈奔(Havun)溪分兩線,一線至立鷹,一線至北港溪畔接舊有之隘勇線,並在適當地點設立砲臺。 【道澤群族人的反抗--奇襲腦寮事件】 在構築這一隘勇線的期間,道澤群族人對前進隊加以反擊,日人則發動砲擊,致使道澤群損失慘重。 明治42年(1909)3月,日人延長北港溪隘勇線,並在制高點設置砲臺,藉以制箝原住民族人,明治43年(1910)5月間,當合歡群方面隘勇線前進時,遭到泰雅族人的激戰,日人從霧社地區派遣警備員前往宜蘭應援時,霧社地區的泰雅族人乘日人警備退去,趁機發動了奇襲腦寮事件。 是時南投廳長久保通猷組成討伐隊,率領警察部隊一千餘人編成六部隊,並附有砲隊及輸送隊,於12月15日開始進剿行動。當日方攻抵三角峰,派遣道澤群頭目抵土魯閣社,擬召集各社頭目勸降,然各社不肯屈服,日方乃由立鷹兩砲臺轟擊土魯閣群諸社,土魯閣群族人數度反攻櫻峰、三角峰、立鷹等地皆未能成功,最後被迫繳出槍枝。 此一討代行動延至翌年(1911),1月9日馬赫坡、斯克諸社在日人出動砲臺的威脅下,也被迫繳交槍枝;23日,日方砲轟了波亞倫、西袍、土岡三社,威嚇令其繳出槍枝,萬大群也於30日被迫繳出了槍械。2月初,日方調回前往宜蘭應援的警備員,遂於2月9日沒收了內、外阿冷社、白毛社、稍來社的槍械。此役日人計沒收槍枝1210挺,並趁機命令霧社、萬大兩群交出所保存之1015個頭骨,將其掩埋。 明治44年(1911)至大正元年(1912)間,日人延長了眉原方面的隘勇線,並由南投廳長編成挺進隊,對眉原群展開出擊,乘勝推進白狗、馬力巴方面的隘勇線,脅迫眉原群、白狗群及馬力巴群就撫。 自明治35年(19O2)以迄大正2年(1913)間,從「人止關之役」到被迫繳械「和解」,霧社地區原住民族人遭到空前的浩劫,在對抗強權侵入的戰役中,原住民族人氣壯山河,拋頭顱灑熱血,為保民族尊嚴,奮不顧身的為族群而戰,族人的犧牲可謂血染山河,其戰役實為可歌可泣的抗日史實。 舊慣習俗的革除】 這期間日人也以軟硬兼施的「理蕃」手段,亦即「順者撫之,逆者剿之」的撫綏政策為「理蕃」方針,並且以革除原住民舊慣習俗為目的。尤其黥面是泰雅族人千百年來的習俗,泰雅男人以曾經出草成功為武勇黥面標記,泰雅女子則以學會紡織技術為黥面結婚之標準,這涉及了祖訓與泛靈信仰的複雜層面。 日人為了矯正其出草的習俗,並將黥面加以革除,遂以警察勢力介入舊慣習俗的革新。因此在大正2年(1913)九月,當時隸屬霧社轄區的南投廳,下達了南投廳下全面禁止黥面的命令,霧社地區除了當時尚在抗日非常時期的眉原、薩拉矛、斯卡謠群未被脅迫外,霧社群、土魯閣群、道澤群、萬大群、白狗群、馬力巴群族人皆被脅迫到警察駐在所或隘勇監督所舉行宣誓並蓋指印,聲明「蒙皇恩,仰聖澤」,永戒出草、黥面習俗,若有違反者,任憑警官逮捕押送官府處分。 武器被日人押收、紋面習俗被禁止、族人被慘殺、部落的共同事務被日警監控、狩獵生計也被受限,農耕作物、歲時祭儀又因長期的抗日戰役而荒廢,尤其未能舉行歲時祭儀告慰祖靈,又恐祖靈發怒而遭忌,因此霧社地區的原住民族人,夫離子散、流離失所,在物質上無以果腹,飢寒交迫,在精神上又時時遭到日警的非難,因此抗日的行動與奇襲日人的計劃在部落裡暗中興起,各個部落無不以殺盡日人為職志。 【「和蕃」--婚姻政策】霧社事件肇因之一 日人為了防範原住民族人的抗日事發,除對各部落頭目或gaga的頭目加以物資籠絡外,也以「和蕃」政策婚姻的倡行,消弭原住民族人的抗日意識,也藉政治婚姻的締結,在部落間收集情報。 「和蕃政策」在當時日人獲取部落情報,及藉頭目(即日警的岳父)在部落社會的權勢,確實發揮了「招撫」的效果。對原住民族人的舊慣習俗的革除,以及教化的功能,都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因「和蕃」政策的締結,導致了文化衝突,也因日警遺棄泰雅妻子,造成人倫悲劇,並造成了抗日事件的誘因,霧社事件就是一件血淚史。 霧社事件的肇因之一是日警近藤儀三郎拋棄了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之妹特娃絲.魯道,雖日人一再聲稱近藤日警係前往花蓮港廳就職途中失蹤,但日人並未加以撫恤;反倒是被日警下山治平遺棄的泰雅妻子貝克.道雷(馬力巴群),在下山治平返回日本後,日人安排了貝克.道雷在駐在所內任囑託工作,使其生活無後顧之憂。同樣也是「和蕃」婚姻的日警佐塚愛祐,後來因「理蕃有功」,被日人當局擢升為霧社分窒主任,其妻亞娃伊.泰目(白狗群)則貴為警部夫人。這對特娃絲.魯道相當不公平,導致了莫那.魯道抗日事件的籌謀,以及事件的爆發。
其他解答: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台灣首家合法娛樂城開幕囉! 體育博彩、真人對戰、現場遊戲、彩球 投注高賠率,歡迎您來體驗! 官方網站 aa777.net|||||最名的原住民抗日事件~霧社事件 領導人莫那魯道 西元1930年 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台灣的方式( 處處對山地族人民族歧視 欺凌壓迫與肆虐蹂鋼)因而爆發衝突 霧社地區的泰雅族人乘日人警備退去 趁機發動了奇襲腦寮事件 在對抗強權侵入的戰役中 原住民族人氣壯山河 拋頭顱灑熱血 為保民族尊嚴 奮不顧身的為族群而戰 族人的犧牲可謂血染山河 其戰役實為可歌可泣的抗日史實 從「人止關之役」到被迫繳械「和解」 這期間日人也以軟硬兼施的「理蕃」手段 亦即「順者撫之,逆者剿之」的撫綏政策為「理蕃」方針 並且以革除原住民舊慣習俗為目的 尤其黥面是泰雅族人千百年來的習俗 泰雅男人以曾經出草成功為武勇黥面標記 泰雅女子則以學會紡織技術為黥面結婚之標準,這涉及了祖訓與泛靈信仰的複雜層面 日人為了防範原住民族人的抗日事發 除對各部落頭目的頭目加以物資籠絡外 也以「和蕃」政策婚姻的倡行 消弭原住民族人的抗日意識 也藉政治婚姻的締結 在部落間收集情報746FFA66609DA332
- Apr 09 Sat 2016 23:18
台灣原住民的族群戰役(歷史事件)....._0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