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何謂對仗?何謂對偶?以及請幫忙將以下題目詳細解釋

發問:

一.何謂對仗?何謂對偶?又何謂句中對?二.以下解釋請"務必" "詳細說明"喔! 感恩!1. 在語文中,同一句話裡的兩個詞語互相對偶,稱為「句中對」,例如「青山綠水」。下列的詞語,何者屬於「句中對」? (A)過眼雲煙 (B)洗耳恭聽 (C)否極泰來 (D)鷸蚌相爭答案(C)2.「寒天飲冰水,雪夜渡斷橋」是對偶,下列何者最接近此類型? (A)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B)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 (C)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 顯示更多 一. 何謂對仗? 何謂對偶? 又何謂句中對? 二. 以下解釋請"務必" "詳細說明"喔! 感恩! 1. 在語文中,同一句話裡的兩個詞語互相對偶,稱為「句中對」,例如「青山綠水」。 下列的詞語,何者屬於「句中對」? (A)過眼雲煙 (B)洗耳恭聽 (C)否極泰來 (D)鷸蚌相爭 答案(C) 2. 「寒天飲冰水,雪夜渡斷橋」是對偶,下列何者最接近此類型? (A)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B)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 (C)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D)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答案(C) 3. 下列哪一組是對仗句? (A)春深杏花亂,日暮掩柴扉 (B)帶水摘禾穗,憑添兩行淚 (C)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 (D)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答案(D) 4. 下列詩句,屬對仗句的是: (A)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B)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C)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D)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答案(D) 5. 中國古典詩歌常以對仗的手法來妝點詩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形式對稱,形象鮮明,具有耐人咀嚼的氣象與美感。下列詩句何者不是對仗句? (A)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B)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C)蒼茫寒色起,迢遞晚鐘鳴 (D)駐帆雲縹緲,吹管鶴徘徊 答案(B) 6. 下列何者屬於對仗最工整的對偶句? (A)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B)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D)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答案(C) 7. 下列詩句,屬對仗句的是: (A)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B)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 (C)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D)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答案(A) 更新: 各位大大、老師們: 感謝您的意見! 但是我才初學淺! 還有許多不懂的地方想請教說.... 一. 有些字或詞組要怎麼判斷它(們)的詞性呢? 二. 副詞的判斷小弟更是不懂! 如: 洗耳恭聽 的 "恭" 怎判斷是副詞呢? 鷸蚌相爭 的 "相" 怎判斷是副詞呢? 三. 平仄判斷?如: 第1.題: "否極泰來" 的"極"的平仄為什麼是"仄"呢? 更新 2: 1. 關於第1.題: "否極泰來"中, "極" 為什麼是動詞呢? "極"的平仄為什麼是"仄"呢? 而"否"&"泰" 小弟不才會遲疑它們到底是名詞還是形容詞呢? 2. 關於第2.題: (C)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的"從""任" 怎麼判別是動詞呢? 更新 3: 3. 關於第3.題: (B)帶水摘禾穗,憑添兩行淚 "摘"的平仄為什麼是"仄"呢? "憑"怎判斷是副詞呢? (C)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 "便""即" 怎判斷是副詞呢? "即" 的平仄為什麼是"仄"呢? (D)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今" 怎判斷是形容詞呢? "白" 的平仄為什麼是"仄"呢? 更新 4: 4. 關於第4.題: (A)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應""未"怎判斷是副詞呢? (B)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無""限" 的詞性怎判斷是"副詞""動詞"呢? "只" 怎判斷是副詞呢? "黃""昏" 的詞性怎判斷是"形容詞""名詞"呢? (D)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今" 的平仄為什麼判斷是"仄"呢? 更新 5: 5. 關於第5.題: (A)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的竹之平仄為什麼判斷是"仄"呢? (B)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天""茫""間" 的詞性怎判斷是"形容詞""形容詞""名詞"呢? 而"出" 的平仄為什麼判斷是"仄"呢? 更新 6: (C)蒼茫寒色起,迢遞晚鐘鳴 - "迢""遞""晚" 的詞性怎判斷是"形容詞""形容詞""形容詞"呢? (D)駐帆雲縹緲,吹管鶴徘徊- "縹""緲" 的詞性怎判斷是"動詞""動詞"呢? 更新 7: 6. 關於第6.題: (B)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努力」本來就是一個「動詞組」,這小弟可以理解但是"努""力"的詞性怎判斷是"動""名"呢? 更新 8: 「少壯」,「老大」皆是指「人」,故是「名詞組」」,這小弟可以理解但"少""壯""老""大" 的詞性怎判斷是"副詞""形容詞""副詞""形容詞"呢? 而 "不"與"徒" 的詞性怎判斷是"副詞""副詞"呢? "悲" 的詞性怎判斷是"動詞"呢? 更新 9: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直" 的平仄為什麼判斷是"仄"呢? 是否有些看是"平"卻是"仄"的規律呢? (D)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無""無" 的詞性怎判斷是"動詞""動詞"呢? 更新 10: 7. 關於第7.題: 「風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 詞性皆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組─名詞」 此時"兩岸"跟"一孤" 怎麼看出是形容詞組或是名詞組呢? 而何時要用詞組去看而不是看單個字呢? 此時平仄還需要去考慮嗎? 如果此時平仄沒相反可以嗎? 那平仄哪時需考慮哪時不需要考慮呢? 小弟才疏學淺望老師與大大們多多指教!

最佳解答:

一、 對仗就是對偶,是一樣的意思。它是指兩句的字數一樣,並且兩句的相同位置的字,詞性必須一樣,而平仄必須相反。但所謂平仄相反,如果是四字句,則一、三字平仄可通用,二、四字平仄必須相反;如果是五字句,則第一字平仄可通用,其他字必須相反;如果是七字句,則一、三字平仄可通用,其他字平仄必須相反。 句中對,是指在字數是偶數的一句句子中,可分成前後兩段,並且這兩段構成對仗。比如四字句的前兩字和後兩字相對,或六字句的前三字和後三字相對等等。 二、 1.這四個答案都是四字句,所以你把它們都拆成前兩字和後兩字,看是不是有對仗。a詞性是「動詞、名詞;名詞、名詞」,所以沒有對仗。b詞性是「動詞、名詞;副詞、動詞」,沒有對仗。c詞性是「名詞、動詞;名詞、動詞」,相同位置的詞性是相同的,平仄是「仄、仄;仄、平」,它是四字句,第二字和第四字相仄有相反,所以是對仗的。d的詞性是「名詞、名詞;副詞、動詞」,沒有對仗。 2.「寒天飲冰水,雪夜渡斷橋」是很典型的近體詩對仗,裡頭完全沒有助詞。a兩字中都有「而」在相同位置,b兩句中都有「於」在相同位置,d兩句中都有「可」在相同位置,這些都不是近體詩的類型,而是古文的類型,所以不相同。只有c也是完全沒有助詞,而且是工整的近體詩對仗格律,所以一樣。 c的詞性是「名詞、形容詞、動詞、名詞、動詞;名詞、形容詞、動詞、名詞、動詞」,平仄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對仗非常工整。 3. a詞性「名詞、形容詞、名詞、名詞、形容詞;名詞、名詞、動詞、名詞、名詞」,平仄是「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沒有對仗。 b詞性「動詞、名詞、動詞、名詞、名詞;副詞、動詞、名詞、名詞、名詞」,平仄是「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沒有對仗。 c詞性「動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名詞;副詞、副詞、動詞、名詞、動詞」,平仄是「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沒有對仗。 d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平仄是「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因為是五言句,第一字平仄可通用,後四字相仄都相反,所以是有對仗的。 4. a詞性「名、形容、名、名、動;形容、名、副、副、動」,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沒對仗。 b詞性「形、名、副、動、形;副、動、動、形、名」,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詞性沒對仗。 c詞性「名、名、名、名、動、名、名;形、名、動、動、名、名、名」,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詞性沒對仗。 d詞性「名、名、形、名、動、名、名;名、名、形、名、動、名、名」,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因為是七字句,第一、三字平仄可通用,其他字都有相反,所以是有對仗的。 5. a詞性「名、動、動、形、名;名、動、動、形、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有對仗。 b詞性「形、名、動、形、名,形、形、名、名、名」,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沒有對仗。 c詞性「形形形名動,形形形名動」,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有對仗。 d詞性「動名名動動,動名名動動」,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有對仗。 6. a詞性「形名動名名,名名動名名」,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沒有對仗。 b詞性「副形副動名,副形副動動」,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沒有對仗。 c詞性「形名形名形,形名形名形」,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有對仗。 d詞性「名動名名形,名動名名形」,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沒有對仗。 7.這一題你寫的答案有誤,a並不是對仗句。 出題的人會選a為答案,可能是因為它是出自於孟浩然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這首詩中的第二聯。一般律詩的第二聯和第三聯這兩聯是必須對仗的,出題人以為這是出自第二聯,所以理應有對仗,而沒有實際去比對這兩句是不是有對仗。 事實上,近體詩是唐代才慢慢興起的文體,它的格律在一開始並不是大家都願意遵守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流行之後,才被普遍接受。因此,並不是每一位唐代詩人寫的近體詩,全都依照近體詩格律。孟浩然是田園詩人,他有很多律詩的二、三聯是不對仗的,這首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兩句中,「兩」和「一」都是仄聲字,平仄沒有相反;「岸」是名詞,而「孤」是形容詞,詞性沒有相同。這聯很明顯沒有對仗。 b雖然是出自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的第一聯,原則上第一聯不需要對仗,但這兩句對仗還比a更工整,除了「落」是動詞而「鄉」是名詞這一點詞性不符之外,其他都是對仗的。 因此,這一題是沒有答案的,四組都沒對仗。 b雖然也不全然對仗工整,但對得還比 2010-06-21 08:30:03 補充: 以「兩岸」和「一孤」做為形容詞組來說它相對,在這一聯裡,是很牽強的。 要做為一個「詞組」,必須這個詞組是一個獨立的語詞。「兩岸」是一個獨立語詞,它可以當形容詞組,用來形容「葉」。但「一孤」並不是一個獨立語詞,它沒辦法單獨存在而具有完整的意義,所以不能做為「詞組」。 再者,從語詞結構來說,這聯是「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是不相對的。 第三,「兩」和「一」都是仄聲,而且是在五言的第三字,要做為工整的對聯,第三字平仄是不能相通的。 所以這一聯並不是工整的對聯。

其他解答:

發問者可以參考本人以下幾篇文章: 淺談對聯的嚴對與寬對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tztzai-master/article/view?aid=79 對偶、對句、對仗、對聯之疑問?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110208737 評:「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討論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09050905744 2010-06-07 07:38:01 補充: 題目: 7. 下列詩句,屬對仗句的是: (A)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B)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 (C)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D)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答案(A) ~~~~~~~~ 本人看法: 答案(A)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屬對仗句沒錯! 算是一個比較寬的對仗句,通常五言律詩之頷聯會對得比較不工,但基本上仍是對仗句。 「風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 其句意有相對, 詞性皆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組─名詞」 對仗分寬對與工對,不工整的屬於寬對,但不能說沒有對仗。 文學不是數學,對仗與否的認定不能太死! 2010-06-07 07:45:34 補充: 對仗即是對偶! 對仗與否的認定: 第一要看句意或詞意──意思是否相對或相反; 其次是看詞性──兩組詞性是否相同; 至於平仄的相反的要求,並不是對仗的必要條件! 以平仄來判定對仗,是太死的觀點。 請多參考文學理論的書籍! 2010-06-07 07:52:36 補充: 題目: 2. 「寒天飲冰水,雪夜渡斷橋」是對偶,下列何者最接近此類型? (A)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B)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 (C)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D)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答案(C) ~~~~~~~ 本人意見: 此題無答案! 四組對仗句之詞性型態都與例句不同,故「以上皆非」。 「寒天飲冰水,雪夜渡斷橋」 兩句詞性皆是:「形容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名詞」, 選項四句皆與此不同,故此題「無答案」。 2010-06-07 08:03:55 補充: 題目: 6. 下列何者屬於對仗最工整的對偶句? (A)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B)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D)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答案(C) ~~~~~~~~~~ 本人意見: 中國文學中對仗的概念是遠從商周有文學作品以來就有的,不是唐朝近體詩之後才有的, 而對仗的工不工,才是唐朝以後依近體詩嚴格的格律來判定的。 故不能呆板的只取唐朝以後依近體詩嚴格的格律來判定句子有無對仗, 而只是看對得工不工而已。 題目既問「何者屬於對仗最工整的對偶句」,表示已認定其皆為對偶句,只是工不工的差別而已,不能因此而否定「不工」的就是「沒對仗」! 中國文學史請讀一讀吧! 2010-06-07 08:14:26 補充: (續上) 選項(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依詞性與平仄,是「最工整」的對偶句! 其他三項,或有重複用字,或非平仄相反,故是非工整的對偶句。 以上本人各項意見,提供發問者與知識大眾參考。 總而言之,古今的文學作品多讀一讀,文學理論的書多看一看,非中文專業的答題者,不能單單憑某一個後代因科舉考試才發展出來的嚴格理論,就否定了整個中國文學作品中的文學修辭技法。以管窺天的觀點是很狹隘且危險的! ──自在老師意見 2010-06-07 09:54:34 補充: 以上意見已整理補充而發表於知識團,可參看: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tztzai-master/article/view?aid=108 2010-06-07 10:15:57 補充: 6. 下列何者屬於對仗最工整的對偶句? (A)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B)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D)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答案(C) ~~~~~~~~~~~~~~~ 本人意見: (B)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兩句詞性皆是:﹝名詞組﹞─副詞─﹝動詞組﹞,故是「有對仗」的。 對仗句裡的詞性,並非只是看「單字」,有時是以「詞組」來看的! 「努力」本來就是一個「動詞組」,而不是「動+名」! 答題者此處所標是錯誤的! 2010-06-07 10:25:03 補充: (續上補充) 本人意見: (B)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兩句句意相對; 兩句詞性皆是:﹝名詞組﹞─副詞─﹝動詞組﹞,故是「有對仗」的。 對仗句裡的詞性,並非只是看「單字」,有時是以「詞組」來看的! 「努力」本來就是一個「動詞組」,而不是「動+名」! 「少壯」,「老大」皆是指「人」,故是「名詞組」,而非「副+形」。 答題者此處所標是錯誤的! 中文詞性本無固定,詞性要以句中之詞意來看。 2010-06-15 09:50:20 補充: 致發問者: 你的問題太多太細....要一一解答....實在太累... 在這裡將你的問題作一個概要的解答: 1.你所舉的平仄問題,有好幾個現在國語第二聲的字,在古音與方言(例如台語)中是屬於「入聲字」,用網路搜尋「入聲字」,就可以了解何謂「入聲字」。 這裡有詩韻供查詢字的平仄與歸韻: http://www.chinese-artists.net/poem/default.htm 2.「副詞」是用來修飾「動詞」與「形容詞」的。請你查查文法詞性資料就會更清楚。 3.有些詞以詞組看,第一是因為這是固定複合詞,如「努力」,此詞可當動詞,可當副詞。第二是因為對仗詞性的相對,以單字看不對仗,要以詞組來看才對仗。85689B2DB1DA9C1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鈕曼啟透河屎絕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