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哥德式畫風? 有哪些畫家?

發問:

最近看了一些畫作~ 標示著哥德式畫風~ 那麼~ 哥德式畫風~ 有哪些特點~ 懂得人幫忙解釋一下唷~ ^^Y

最佳解答:

哥德式藝術(Gothic art) 在羅馬式藝術之後,文藝復興到來之前,是哥德式藝術盛行的時期,大約從十二世紀中葉延續至十六世紀初。 「哥德式」一詞,原本是文藝復興時義大利建築師對前期建築風格的一種蔑稱,意指「野蠻未開化的」。當然,這指稱是從主體認同的古典的角度來說的,因為哥德族人曾在五世紀時入侵過羅馬。這一名詞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才被普遍接受,除了用於描述建築外,也用於雕刻及繪畫方面,最後,則成為該時代的整體文化代名詞。 哥德式藝術由建築開始,所跨距的時間長久,且影響的範圍廣大。1150年左右從法國巴黎地區開始引發流行,之後,整個歐洲幾乎都籠罩在這股風格潮流之中,當時稱為「現代工程」或「法國式工程」(”modern work” or “French work”)。從1150至1250年這一百年的時間是所謂的「大教堂時期」(the age of the great cathedrals),高聳的教堂建築成為哥德式藝術最重要的成就,主要是以法國地區為代表。其他地區所呈現的哥德式建築並不盡與法國相同,帶有地區性的色彩,尤其是在義大利。 【繪畫】 十三世紀晚期,繪畫在義大利開始高度發展。融合了拜占庭藝術與當時哥德風格,杜奇歐(Duccio)將人物放到建築之中,在〈基督進入耶路撒冷〉(Christ Entering Jerusalem)中,藉由畫中建築物的引導,杜奇歐創造出新的繪畫空間。然而,同時代的喬托(Giotto)證明了自己才是這時代的大師,並且超越了時代。同樣源自拜占庭藝術,同樣是〈基督進入耶路撒冷〉的主題,所不同的是,杜奇歐所做的是蛋彩畫(tempera),而喬托所做的卻是濕壁畫(fresco)。相較之下,喬托將畫面的構圖與空間更大幅度地加以革新。在喬托的畫中,我們看到有如舞台一般的場景,形象單純而簡約,人物運用陰影法如雕像般呈現在眼前,拉進了觀者與畫面的距離,在畫面中能感到空氣的流動,而非擁擠壓迫的空間。喬托要我們一眼就目睹故事中最動人的一幕,並且感受到畫中人物的情緒起伏,堪稱是一位劃時代的大師。 北方的哥德國際風格的繪畫表現了精緻豐富、注重細節的手法,所畫的人物表現出高貴優雅的貴族氣息,〈威爾頓雙聯畫〉(Wilton Diptych)便是一例。波.德.林堡(Pol de Linbourg)和他的兩位兄弟是這種畫風的傑出畫家,他們所畫的月曆插圖有十二頁,每頁代表一個月,配合當月的景象繪製圖畫,上面還有星象圖。〈九月〉的圖中畫出了農民採收葡萄的景象,但重點卻是在後方的貴族華麗城堡,運用鮮明的色彩細膩刻畫,表現出理想的富足安樂情景,純然是供貴族所玩賞的藝術品。 國際風格不久後又開始南北分裂,南方的義大利開始出現新的藝術風格-早期文藝復興,而阿爾卑斯山以北,法蘭德斯地區則繼續發展「晚期哥德」(Late Gothic)的繪畫與雕刻。 一個世紀後,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成了另一個新的國際藝術潮流的起點。 更詳細的補充: http://www.fjweb.fju.edu.tw/span_yulucas/materia/materia5_2.htm

其他解答:

哥德藝術 一、定義 哥德藝術(Gothic art)始於12世紀,盛行於13世紀,15世紀隨文藝復興的到來而衰落。但在北歐地區,它仍延續到16世紀以後。它源於法國,很快遍極全歐洲。『哥德』一詞是文藝復興的藝術家稱呼這種藝術風格的名字,意思是「蠻族」,輕視的字眼,直到18世紀才獲肯定。 繪畫 繪畫在歌德藝術中不怎麼重要,因為教堂中缺少作畫的牆壁(義大利例外)。歌德式繪畫重視細部,對透視不感興趣,通常人物趨向世俗化,都以公式化的建築或自然的花木當背景,富裝飾性,畫面有高雅、和諧、平靜的感覺,同時也帶有幻想性的氣氛。重要的繪畫有︰ 玻璃鑲嵌畫 是主要的繪畫形式,例如科隆大教堂教堂的《魚在陸上吐出聖約拿》玻璃鑲嵌畫(約1280,科隆大教堂)。藝術家並不是直接在玻璃上作畫,而是像嵌畫一樣,用不規則的碎片玻璃經過剪裁後嵌在輪廓線中,在諸如眼睛、頭髮、衣褶等細部,則用黑色或灰色的顏料畫在玻璃表面上。 手抄本插畫 畫面突出畫框,多產生一些空間感,例如法國歐諾雷大師(Honore'),1295年,在祈禱書中畫的《大衛和巨人》。林布(Limbourg)兄弟的《十二月令圖》(例如其中的十月令圖,1410),這是在《美好的時光》手抄本中的月曆插圖,細筆描寫一年十二個月中,人與自然在一起生活的狀況,將許多細節湊在一起,成為人類在大自然生活的鳥瞰。 祭壇木板畫 ? 奇馬布艾(Cimabue)的《聖母豋寶座圖》(約1285-86,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表情較保守、平面化。 ? 杜秋(Duccio)的《聖母豋寶座圖》(1308~11),有柔和可親的生動感。《報聖母逝世的消息》,人物與背景第一次產生明確的三度空間感。 ? 喬托(Gitto,1267~1337)《哀悼基督》(裝飾壁畫,1305~06,義大利帕度亞?斯克羅維妮教堂),每個人都統一在同一空間中,人開始有個性、動作,姿態有重量感,畫面有象徵性。預告文藝復興將來臨。 哥德時期間畫家 : 契馬布耶﹝Cimabue, l240 ~ 1302﹞ 杜奇歐﹝Duccio di Buoninsegna,1255 ~ 1319﹞ 喬托﹝Giotto di Bondone,1267 ~ 1337﹞ 貝利尼﹝Jacopo Bellini,ca.1400 ~ 1470﹞ 揚?范?艾克﹝Jan van Eyck,1390 ~ 1411﹞ 波希﹝Hieronymus Bosch,1450 ~ 1516﹞* 點入畫家名可閱讀詳細介紹 * 圖片參考: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giotto/giotto-christ-20m.jpg 祭壇木板畫 喬托《哀悼基督》 2007-05-29 10:02:21 補充: http://my.so-net.net.tw/pitaya/54DC6E5B41866E21
arrow
arrow

    鈕曼啟透河屎絕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